其次,中联重科、柳工等工程机械巨头的加入,势必为租赁商在产品品牌、质量、服务等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众多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为获得更多市场竞争优势,必然会针对各细分领域制造更多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高空作业产品,也为租赁商开拓新用户提供有力支撑。
而同期机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持续下降,成本压力难以向外传导。主要产品产量增减呈现如下特征:起重设备、石化装备和通用设备产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投资意愿不足、方向不明。电工电器行业中,发电设备产销形势难有大幅改变,但输变电产品的产销在相关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将有明显改善。上半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707.7亿美元,同比下降3.57%。工程机械、环保机械、仪器仪表产品经过高速增长后,增速普遍回落,且出现分化。出口稳定增速回落,波动大。
2019年初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延续前两年的增长趋势,增速较高,进入3月后增速回落,6月出现回稳。市场疲软陈斌总结了目前机械行业面临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同时,江西省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也得到工信部的认可和支持,近年来,江西省有10家企业的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煜介绍说。如佳时特数控运用华中数控9系统(国产大脑)研制定位精度1微米、重复定位精度0.5微米的高精密机床。小蓝开发区积极引进系统集成服务机构入驻,与宁波智研院共同创建江西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哈工大机器人创建南昌研究院,为基地企业提供技术研究、方案解决、分析诊断、产业孵化等服务,并逐步辐射全省。
抚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两化融合的若干政策措施》,市本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县(区)安排500万元,专项扶持智能制造项目,并将项目纳入县区考评体系。鹰潭市抢抓国家03专项重大战略机遇,利用物联网产业集聚优势,促进物联网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
电子信息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工艺流程布局、车间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基本形成,32%以上的企业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协同与集成应用。新余高新区逐步形成以数控机床、传感技术、高端装备为核心的较完备的智能制造产业格局,涵盖整机生产、伺服电机、数控系统、钣金及铸件生产的全产业链。赣州市通过评选出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机器换人项目,给予分梯度、分档次的资金奖补,截至目前,赣州市级财政已经补贴4633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2家企业的项目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
11家企业的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南昌市结合现有智能装备产业技术优势,制定企业裂变扩张行动计划,突破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近年来,江西省突出政策引领、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试点示范、精准服务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万千百十工程的实施,以开展试点示范为抓手,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以培训、推介、现场观摩等形式,分享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路径与成效,带动同行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立上下联动推进体系据了解,江西推进智能制造工作,省、市、县已建立了良好的上下联动机制,各地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智能制造的政策。
重点培育发展了186家智能装备企业。各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稳步提升企业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生产过程人、机、料、法、环、测等生产要素的互通互联,经过对300个企业项目进行分析和测算,企业单元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层级,分别占比39.2%、30.8%、20.0%和10.0%,我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正在从单元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相对简单、低层级开始向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更复杂、高层级发展。
创建了南昌高新区、吉安井开区等12家省级智能制造基地。九江经开区依托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所,联合三大运营商、金蝶、用友软件等,组建九江智能制造产业协会,有力地整合了前端方案提供、中端装备软件供给、后端应用需求的企业,为推进智能制造提供协同平台。
2016年,江西启动了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明确了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累计推广应用10000台(套)智能装备、建设1000个数字化车间、重点培育发展100家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打造10个智能制造基地的目标和工作举措。(文章来自经济晚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三年来全省建设了119个试点示范项目,共带动了487个智能制造项目实施,总投资632亿元,截止今年11月底,累计应用了智能装备18265台(套),实施了1293个数字化车间。在各地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提前完成了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的预定目标。三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刘煜表示,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任重而道远,全省工信系统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落实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扎实推进,为推动江西省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外,据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联合会统计,今年1-11月,全省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7亿元,同比增长16.5%。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12月20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工信厅联合举行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目标提前完成新闻发布会。汽车整车行业实施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最高,大部分整车企业建立了完整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如汉腾汽车,冲压车间拥有国内主流的机器臂生产线,实现100%自动化率,总装车间通过光纤进行实时通讯、实时监控等等。
樟树市出台《关于促进机器智能化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对企业购置智能装备予以后补助,目前已补助2860万元。64家企业通过了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评定等等。
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加快目前,江西已创建12个省级智能制造基地,各基地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坚持创新智造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取得了较好成效。纺织服装行业在个性化定制上积极探索,如赢家时装引入全渠道智能定制,通过信息化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做,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同时开展了数据的深度挖掘,为企业产品定位决策提供方向。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是实现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江西省将智能制造作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主攻方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另据2019年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评估数据,江西省企业生产设备数控化率为39.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61.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42.2%,工业云平台应用率为37.9%。南昌经开区呈现出1+3产业大集群发展态势,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220多家,全力打造100亿级的装备产业。
有色行业在推进在线监测应用基本普及,选冶、加工环节关键工艺数控化率超过50%,实现管控集成、产供销集成的企业比例达到20%以上。南昌高新区壮大了泰豪科技、中广核贝谷、中机科技等一批有较强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竞争力的企业,培育了丹巴赫机器人、宝群电子、众加利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成长型企业,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上饶经开区2018年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46.7亿元,同比增长18%,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跃居全国67位、全省第2位。同时,各地充分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共有22家绿色工厂、5个绿色园区、4个绿色产品列入国家绿色制造名单。通过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的持续推进,江西省智能制造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19年,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预计国内高空作业平台销量约4.5-5万台,同比再次录得60%以上高速增长。根据调研,结合目前几家龙头租赁商的融资/采购计划,其中三家头部租赁商明后年总采购需求超4万台,且不同租赁商与不同主机厂深度绑定。
(来源:高空机械工程)。吉尼高空作业平台 头部租赁商一方面带来了大量的采购需求,另一方面也对行业短期租金带来冲击。
中联重科高空作业平台 相较于其他工程机械品种,当前高空平台市场的租赁商之间的竞争要远大于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这对租赁商自身的现金流把控能力、设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部分竞争非常激励的地方,部分有实力的租赁商、或者在前期已经收回设备成本的租赁商,一度将月租金报至2200元/月甚至更低。截至2019年底,国内AWP保有量突破13万台,而全球租赁市场保有量超过150万台,中国市场保有量占全球市场的8-9%左右。